根據會議安排,我向大會作關于構建學校全要素、網絡化內部質量保證體系的報告。
教育部從2015年開始逐步在全國職業院校推進建立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,引導和支持學校全面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(簡稱診改),切實發揮學校的教育質量保證主體作用,不斷完善內部質量保證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。診改目標任務就是要完善學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、提升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、樹立現代質量文化。根據陜西省教育廳診改工作安排,我校2018年開展自行診改,按計劃2019年省教育廳將組織專家到?,F場復核。
一、目前工作開展情況
學校成立了診改工作小組,編制完成了診改《建設規劃》和《實施方案》并上報省教育廳。方案以數據平臺為基礎,在決策指揮、質量生成、資源建設、支持服務和監督控制等五個縱向系統及學校、專業、課程、教師、學生等五個橫向主體間建立常態化可持續的診改運行機制,強化學校各層級管理系統間的質量依存關系,形成“五橫五縱一平臺”全要素、網絡化全覆蓋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,培育具有電力特色的質量文化。目前專業和課程層面的診改工作已經全面開展,6個專業和30門課程正在進行診改試點,初步制定了診改數據平臺的建設方案。
二、存在問題
(一)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仍有待進一步完善
學?,F有的質量保障體系,雖然確保教學秩序的正常運轉,但仍需不斷完善。一是重視對教學的監控、評價,忽視改進效果跟蹤,重視日常教學質量管理,但流于碎片化,缺少相互關聯,體系性較差;二是質量保證工作側重于教學領域,對于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要素沒有全面的把握和監控,包括學生教育、行政管理與后勤服務等領域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還比較薄弱,距離實施全員、全程、全方位質量管理還有一定的差距;三是學校質量文化建設尚不能完全適應全方位育人的需求,全體師生員工的質量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。學校迫切需要在現有體系基礎上,構建全員、全過程、全方位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,進一步突出教學中心地位,提升各部門(單位)服務教學、服務師生的工作水平。
(二)診改數據平臺建設嚴重滯后
受制于公司公司信息化管控和教職員工信息化意識等因素,學校在信息數據平臺建設方面相對滯后。一是學校只有教學管理系統用于日常教學管理,學生管理功能不完善,缺乏師資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業務系統,對診改數據平臺的支撐不夠;二是診改工作需要在線采集大量數據,由于沒有統一的數據源頭,各涉及部門(單位)在填報數據時大多疲于應付,口徑出入較大;三是學校網絡系統分成內外網兩套系統,教學管理、學生管理、圖書館管理等系統配置為外網,而協同辦公、人資、財務等系統配置為內網,內外網物理隔離,各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可能性不大,增加了工作的難度;四是學校沒有無線網絡,制約了各系統的移動終端應用,無法實現教學管理、學生管理的實時監測和預警功能;五是教職員工信息化意識和能力,技能與應用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。需要盡快建設診改數據平臺,完善各業務子系統,建立大數據中心,及時掌握學校的現狀,統一各口徑數據,用數據提升管理規范化和科學化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工作措施
按照學校制定的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,以診改為切入點,按照“五橫五縱一平臺”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標準,落實質量保證的主體責任,完善學校治理、專業建設、課程建設等不同層面的質量保證機制,明確目標、設計方案、組織實施、查擺問題、解決問題、改進提升,培育具有電力特色的質量文化,建立常態化可持續的診改運行機制,提升內部質量保證水平。
(一)完善診改實施方案
根據專家反饋意見,8月底前組織診改小組成員修訂完善實施方案。一是根據教學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,逐項制定診改目標和工作標準,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保證體系,形成有效的診改運行機制;二是將公司公司產教融合措施和質量文化要求落實到方案中,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。
(二)落實診改任務
根據教育廳審核的實施方案,分解落實各部門(單位)診改工作,年底前完成建設任務。一是職能部門完善專業建設規劃、課程建設規劃、師資建設規劃、育人規劃、智能校園建設規劃、實訓基地建設規劃、后勤保障規劃等專項規劃,依據規劃編制診改工作計劃,完善相關制度,明確工作職責和權限,修訂工作流程,制定崗位工作標準、服務規范標準、考核診斷標準;二是各系部根據年初下達診改計劃,修訂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,制定課程標準,完成專業和課程資源開發,編制教師和學生職業能力發展規劃,編寫診改總結。
(三)逐步建設診改數據平臺
一是8月底前完成學校智慧校園建設規劃和方案,爭取診改數據平臺和校園無線網絡建設進入公司明年儲備項目,在此基礎上完善教學和學生管理系統,逐步搭建師資和后勤管理系統,建立數據中心,利用大數據實現教學管理過程的精細化、智能化。二是10月底前完成狀態數據采集工作,發揮質量管理狀態數據自動采集、實時監測和預警功能,提升教學運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,為學校決策提供參考和指導。